2022-12-18 16:08:10 新乡人事考试网 //xinxiang.huatu.com/ 文章来源:人事考试网
【导读】华图新乡人事考试网同步人事考试网发布:2023年河南选调生行测备考技巧干货:言语理解片段阅读之“因果”的迷,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新乡华图微信公众号(xinxiang-huatu) 。
行测备考技巧干货:言语理解片段阅读之“因果”的迷思
在行测言语理解模块中,片段阅读题目是较重要的部分,其中主旨概括题目是片段阅读部分其他题目的一大基础。而不少同学对于主旨题中的因果关系都有一些疑惑。那么今天我们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在主旨题中“因果关系”的小秘密。
我们所遇到的主旨题中经常会出现文段前后文之间有因果词连接,前因后果的情况。常见的有“因此、由此、所以、于是”等,根据这些词语,我们可以判定文段的前后内容之前存在前因后果的因果关系,通常小伙伴们都会直接认为前因后果的文段答案一定只有结果,但是在我们真正做题的过程中,因果关系的出现有两种具体的形式需要注意。
第一种情况,当文段由前文的分析和论证最终通过因果词得出的是一个结论时,文段的重点更所在结论,也就是果的部分。
第二种情况,当文段由前文的分析和论证最终通过因果词最后说明的是某个事实时,文段核心在描述的因果之间的关联性,答案同常会以“事实的原因”这样的形式呈现。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同学们都应该注意,前因后果的文段,答案必须涉及到果的部分。
那现在咱们通过例题来实际体会一下:
【例题】莫高窟是古代先民聪明智慧的结晶,莫高窟选址在戈壁荒漠的绿洲之中,体现了佛教与世俗隔离、与自然融合的思想,洞窟依山面水,河水滋润着莫高窟周围的绿树,形成了独特的清幽风光。莫高窟呈蜂窝状排列的洞窟最高处不超过40米。冬季,从西边刮来的风沙经窟顶而过,吹不到洞窟;夏季,对面的三危山又成了天然屏障,使东边刮来的风沙无法威胁到洞窟。这样,莫高窟便成了干燥区域里一个最安全的地带。正因如此,莫高窟虽经千年,仍完好保存了
11个朝代的492个洞窟及大量的壁画和雕塑,为世界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莫高窟设计建造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B.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价值
C.莫高窟及其中壁画完好保存的原因
D.莫高窟的自然环境和独特清幽的风光
【答案】C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讲了莫高窟体现了先民的智慧,接下来通过介绍莫高窟的选址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完美融合,得出莫高窟处于“最安全”地带的事实,最后由“正因如此”说明了一个事实:莫高窟虽历经千年仍完好保存。文段为因果关系中分析论证-说明事实的形式。所以答案可能以“湿湿的原因的方式呈现”主要讲的是莫高窟虽历经千年仍完好保存的原因。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文段重点句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C选项。
通过上述这个题目,小伙伴们应当已经对因果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实际区分前因后果型文段的重点所在。国考在即,希望能对各位小伙伴有所帮助,祝大家金榜题名,成功上岸。
2022河南选调生考试试题考情分析供大家参考
2022河南选调生考试(非定向)时间为150分钟,主观题82题,共60分;主观题应用文写作1题,案例分析1题,材料写作1题,共40分。整体考试考情与河南定向选调生考情相似,相对来说,客观题的判断推理和主观题难度较大,时间紧题量大,考试难度中等偏上。
2022河南选调生客观题考情分析
模块 | 题量 | 单题分值 | 总分 |
常识判断 | 30 | 0.5 | 15 |
数量关系 | 5 | 0.8 | 4 |
言语理解与表达 | 10 | 0.7 | 7 |
类比推理 | 10 | 0.6 | 6 |
图形推理 | 5 | 1.2 | 6 |
定义判断 | 8 | 1 | 8 |
逻辑判断 | 9 | 1 | 9 |
资料分析 | 5 | 1 | 5 |
合计 | 82 | 0.73 | 60 |
2022河南选调生考试题节选
河南精神不包括( )?答案:南泥湾精神
【考点】河南精神包含:
愚公移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焦裕禄精神: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大别山精神: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
获取以上资料 添加下面客服【免费】领取
以上是2023年河南选调生行测备考技巧干货:言语理解片段阅读之“因果”的迷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2023河南选调生备考试题,2023河南选调生备考练习题,河南选调生考试题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新乡人事考试网频道。
本文标签: (编辑:Lym)上一篇:2023年河南选调生行测备考技巧:数量关系之比例法巧解行程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